查看原文
其他

外交视界 | 人均持3支枪的国家

秦鸿国 外交官说事儿 2022-07-19


作者简介    


秦鸿国 1963年北大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外交部工作,同年12月赴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工作;曾任中国驻伊拉克使馆随员、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政务参赞、中国驻亚丁总领事、中国驻利比亚大使;在中东工作25年,经历过海湾战争、也门内战等重大事件。


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,拥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文明史。近百年来,外国的连连入侵和干涉更使得这个国家政局动荡、分合不定。

1962年也门北方成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。而1963年也门南方人民在“民族阵线”领导下,展开大规模的反英武装斗争,1967年获得独立,南也门人民共和国成立,后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。

民主也门刚刚建立,即得到苏联的特别惠顾和援助。当时的国际社会正处于冷战的狂潮之中,民主也门被视为苏联的“卫星国”,北也门则被视为美国的“势力范围”,南北方都很难摆脱冷战激流的冲击和震撼,也门内部的稳定和统一更无从谈起。

1990年美苏争霸世界的态势面临巨变的前夕,南北也门通过和谈,勉强达成“统一”协议,过渡期3年。但1994年南北方又爆发了全面的内战,最终还是以残酷的战争方式统一了这个国家。



_

1993年1月20日,作者夫妇在也门首都萨那郊区参观奇特的老王爷府。图源:《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》


1993年1月3日,我离开了工作4年多的科威特,途经阿联酋的沙迦,直飞也门南方的首府亚丁,出任我国驻这个海港城市的总领事。

到任伊始,翻阅和熟悉有关也门情况的资料时,我惊讶地发现,这个古老而贫穷的阿拉伯国家人口不足2000万人,散落民间百姓手中的各类枪支却有6000多万支,人均3支多,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拥有武器,堪称全球民间人均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。

在也门的广大农村和山区,部落和民间甚至拥有轻重机枪和火炮,一些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和摩擦。对于平民百姓而言,枪炮声已是久闻不惊,人员伤亡更是司空见惯。由于历届政府行政管理和军事能力有限,对这一状况只能是听而不闻,视而不见。一些偏远地区的部落甚至武装阻止政府官员和军队进入,政府也奈何不得。

过去我只知道,美国是个特殊的国家,私人拥有和携带枪支受到法律的保护,街市上设有枪支专卖店,可以公开买卖枪支和弹药。美国人口2.4亿多人,私人拥有枪支达2.35亿支,几乎是人均一支。美国的这一状况已经足以令人胆战心惊了,但看到也门民间拥有武器的数据资料,几乎让我惊呆了。这是也门官方提供的数据,不能不信。



_


在也门工作的初期,我曾因公出差,去过该国东部和北部的几个省份,增加了不少宝贵的知识。

也门的地理地貌多山,相间之中多为丘陵和山谷,公路在山峦中逶迤起伏。汽车在山间公路迂回绕行,时而上坡,时而下坡,只有汽车开到坡峰和下坡时才能看到前面一小段公路,接着又是上坡和下坡。大大小小的村庄散落在公路两旁的山脚下,走很长的一段路程才能看到一个村庄。

一路上我奇怪地发现,每个村庄周边最高的一个山顶上都有一两间房子,上下山路十分艰难,铺设管道更不方便,“为什么有人住在山顶上呢?”我一直在纳闷儿。一次半路休息时,我就此请教路边村庄的一位中年男子,他微笑着向我讲述了这“山顶小屋”的缘由。

“这是也门近千年连续战乱形成的‘传统瞭望哨’。这种传统瞭望方式沿用至今,仍有现实功效。”中年人看我听得很入神,接着说:“也门自古以来,部落繁多,大小王国林立,战争联绵不断。战乱中烧杀抢掠,异常惨烈。每个村庄在周围最高的或视线最好的一个山顶上建造一两间房子,主要是作为观察哨所,传递信息。瞭望员一旦发现周边有敌情,即刻点燃烽火狼烟或施放信号弹,本村和邻近村庄即可迅速采取御敌或隐藏行动。”

 “瞭望员是固定的还是专职的?”我问。

“不尽一致。少数村庄是专职的,他的生活和饮食由全村分摊供给;多数村庄是按户轮值。”

“此山很高,上下很不方便呀?!”我一边仰头看山顶的房子,一边感叹了一句。

“在周围群山之中,此山最高。有一次,住在山顶上的朋友请我吃饭,我起了个大早,用过早餐后就上山,中午到了山顶就吃饭,吃完午饭赶紧下山,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。吃一顿饭竟用了一天的时间。”中年人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。



_


“我看到很多山顶的房子都是新盖的,山顶和山脚下还铺设了上下水道,这样的瞭望哨现在还有什么用处吗?”

“有,当然有。也门的广大农村和山区非常落后,连最起码的通信设备——电话都没有。也门有100多个部落,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,各自为政。成年男子外出时都肩挎长枪,腰系弯刀,人们的部落观念根深蒂固,相互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火并。此外,城市中的政府和政党都代表着某些部落的利益,城市中发生政变或战乱,农村和山区反应非常强烈和迅速,有时城市中还未动武,部落之间已经打起来了。所以,现如今山顶上的瞭望哨仍然大有用途。”

从其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,这位中年人是一个很有学识、有见地的文化人。



_

1993年4月11日,作者夫妇在哈德拉毛省省长家做客。图源:《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》


东部之行中,我拜会了哈德拉毛省的省长,这次礼节性会见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仍然是枪支和紧张气氛。

迄今我还记得,当日上午,我提前两三分钟到达省政府4层楼的门前,省长办公室主任在门外迎候我,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直挺挺地站在那里,肩挎冲锋枪,腰间围着一圈子弹夹,胸背间斜挎着子弹带,每人至少携带有200发子弹。进门时4名卫兵高抬右脚,用力跺地,举手敬礼,令人深深感到“军事重地,非公莫入”的冷冷内涵。

进入楼内,每层楼梯口都有警卫站岗,戒备森严。省长身着便装,腰侧佩带手枪,办公桌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也门地图,地图旁边挂着一支冲锋枪,为客人和主人送来热咖啡和冰凉白水的“服务人员”也佩带着手枪,楼内楼外好似是个军事机关。告别时省长送我到办公室门口,其办公室主任送我出楼上汽车。

下楼的过程中,我顺便问这位主任:“省长兄弟在军队里任职吗?”

“不,他不兼任军职,但兼任也门社会党省委书记。”主任谦和地回答。

当晚省长夫妇在家中宴请我和夫人。长方形的客厅铺满地毯,中间随便摆着一排大小不一的茶几,四周靠墙的地方都是坐垫和靠枕,大家席地而坐,闲谈家常和所见所闻。

席间,省长两个10多岁的儿子外出归来,走进客厅与我们握手见面,两人肩上都挎着最新式的短款自动步枪。省长的小儿子只有四五岁,深受家人的溺爱,十分淘气和顽皮,当时也有些“人来疯”,他手握一把手枪在宾主之间跑来跑去,到处寻找“目标”瞄准射击,根本坐不住,也管不了。玩到兴头上时,竟然跑出客厅,手提轻便冲锋枪跑了回来。

我和夫人的脸上虽堆满了无奈的笑容,内心却有几分尴尬和恐惧,心脏加速地跳动显然难以自控。省长一见此状大声呵斥一声,赶快叫保姆把小儿子带走。

“是真家伙吗?”我表面镇静自若,显出一切无所谓的样子,低声问省长。

“手枪和冲锋枪都是真的,但是都没装子弹。”

“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军人吗?”

“不,不是。他们两个都是中学生。他们俩下边还有两个妹妹,也在读书。”说到此,省长突然领悟到我发问的因由,赶紧补充说:“在我们也门,男孩子到了13岁,就是成年人了,他们可以蓄留胡须,谈婚论嫁,外出时一般都愿携带枪支和短刀,以显示自己是个成熟的男子汉,也要对自己的家庭、家族和国家承担起责任来。”

“在贵国武器可以自由买卖吗?”

“大家都知道”,省长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也门的经济是地地道道的‘走私经济’,市场上出售的商品80%以上都是走私来的,武器更不例外,在边远的农村和山区基本上是公开交易,只要有钱,你可以买到大炮和坦克。”

省长的一席话令我目瞪口呆,咋舌不已。




-End-

文字 | 《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》 

作者 | 秦鸿国

图片 |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

编辑 |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


更多精彩
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


外交书屋

滑动查看更多  点击了解详情


倾听外交

滑动查看更多  点击查看大图

联系我们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